【彰化產經】兄弟同心齊力斷金 彰濱廠協會見證工業區荒蕪到繁華

沒有私人利益 爭取共同福利
彰濱廠協會在2001年5月取得社團法人資格,秉持著團結、和諧、無私、奉獻的精神,是非營利的社會團體,「廠協會沒有個人利益,大家推薦我當創會理事長,目的就是爭取整個廠區內所有廠商的福利而設立。」兄弟會中排行第9的洪錦芳說。

回想當初創會過程一波三折,不只有些剛進駐的廠商對加入廠協會不熱衷,「有時候去拜訪根本找不到人,每家廠商我們兄弟都去3次以上,費盡口舌說明成立廠協會的重要性,拜託大家一定要團結。」洪錦芳回憶。而申請立案的過程也不順利,兄弟會中排行老二的張博河董事長記憶特別深刻,「我們廠協會立案申請書不到10頁的案子,社會局卻回覆要一個月才能通過,我出面到縣府協調,隔天就通過。」

鹿港彰濱是投資寶地
彰濱廠協會創會第一屆就有74家廠商加入,有食品、玻璃、紡織、塑膠、化學、金屬、電力、鋼鐵、機械、五金、木器、瓦斯、資源回收等產業,如今廠協會成員已超過200多家,更為多樣化的產業進駐,像是車輛測試中心、彰濱秀傳醫院健康園區及白蘭氏雞精、織帶王、台灣玻璃博物館、卷木森活館等觀光工廠。

20多年來,廠協會透過工業區內廠商相互合作爭取不少福利,像是現在彰濱工業區的第二出入口,就是洪錦芳擔任理事長期間,觀察出工業區員工上下班壅塞,重型車交織其中,交通流量需求增大,積極不斷地向經濟部工業局、交通部與地方政府爭取規劃,在102年正式通車;另外,他也爭取鹿港郵局到工業區代辦服務。

 接棒的歷任理事長:施世雄、江維富、賴博司、黃呈濱、林肇睢、張進武、陳貞造、陳麗如,任內也都有不少建樹,加上經濟部彰濱工業區服務中心王志明等幾屆主任全心投入,深獲廠商們肯定。在廠協會、服務中心和歷任縣長合作無間下,彰濱工業區發展神速。

隨著工業區員工民生需求增加,園區生活相關產業紛紛進駐,有金融業、醫療保健、住宿、餐飲、郵政、電信等週邊服務,提供完善的軟硬體設施,讓生產與生活合而為一,活絡生活機能。

 

抗爭只為更好投資環境
彰濱廠協會不只扮演政府與廠商之間溝通橋樑的角色,也曾帶頭發起抗爭。在彰濱海岸防風林上的78支風力發電機,曾因政府對風機與住宅距離規範過於寬鬆,架設距工業區廠房過近讓他們飽受困擾,「離世鴻辦公室不到50公尺就有1支,不只低頻噪音問題,有時風機葉片隨風向轉,橫跨馬路讓駕駛開車經過有壓迫感,嚴重影響行車安全。」洪錦芳語重心長的說。後來,在廠協會擬號召200部遊覽車到工業局抗爭及集體廠商揚言要燒風機下,經濟部才要求鹿威公司拆除吉安水道旁距離過近的3支風機。

此外,10多年前台電曾規劃從台中火力發電廠拉設360瓩高壓電纜通過吉安水道,廠協會也介入協調,建議以潛盾方式施工,最後此項計畫取消。張博河認為, 大型的工程規劃光靠一家公司反對無法達成訴求,廠協會用團體的力量,為工業區內200多家會員及全區約700多家廠商,謀取更好的投資環境。排行第十四的鳴達精密工業董事長陳鴻麟強調,「我們兄弟會沒有相近的行業,沒有利益衝突,成立的目的就是彰濱工業區內廠商守望相助。」

全球九成五飛機安全帶來自彰茂
坐落鹿工南二路,占地1萬平方公尺的廠房內,織布機聲不絕於耳,「全球有95%的飛機上座位安全帶,都是彰茂所生產。」彰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錦芳一邊走一邊介紹,舉凡車用安全帶、飛機安全帶、高空作業個人防護設備、拖車繩、五金配件,都是彰茂生產的主要產品。

洪錦芳是彰化二林人,1978年在同鄉好友的邀約下他到彰化市打拚,進入織帶產業投資也學習,5年後他獨自創業,選在彰化市崙美路蓋了第一間廠房。只是,當時工廠屬農業用地使用上並不合法,加上經常被檢舉消防安檢不合格,他動起進駐彰濱工業區的念頭,「剛進駐時我也會擔心,做五金加工靠海邊不知道會不會生鏽?進來之後,先蓋了3,000坪廠房完全合法了。」耗資3億元購地、蓋新廠房,1998年彰茂正式進駐彰濱工業區,洪錦芳終於不需再擔憂合法性問題,開始加強產業升級。

2001年鹿港彰濱廠協會成立,洪錦芳在拜把兄弟們互推下,承擔第一屆理事長的重責大任,「理事長2年一任,得連選連任,我當了兩任4年,接著8哥兩任、17哥一任….,現在想當理事長得排隊了。」洪錦芳大笑說,擔任過廠協會理事長不論是對個人或是公司都是加分。

巨聖油脂化學轉型農業生技
巨聖油脂化學與群耕農業生技公司董事長張博河,在鹿港彰濱廠協兄弟會中排行第二。張博河是以皮革化學起家,從事相關產業已有42年,在還沒有進來彰濱以前,皮革化學工廠不論是環保、消防、空污都受爭議,經常遭到檢舉。1999年張博河選擇進駐彰濱工業區,「來彰濱是產業升級的轉捩點,我早期做皮革化學環保、消防、空污要合法,才能跟德國做OEM。」

6、7年前張博河觀察到皮革化學已是夕陽產業,他決定將產業轉型為農業生技,善用自己化學專長把廢棄物變黃金。「彰化是雞蛋生產大縣,有近900家養雞生蛋場,一直以來,飼養過程中產生的雞糞造成嚴重的衛生問題。我們和農科院技術合作,用酵素取代微生物進行禽畜廢棄物的分解,把有機質轉化成有機質肥料。」張博河表示,巨聖開發的有機肥料、液態肥料及免登記防治資材產品,像是苦楝油、柑橘精油、木醋液等,使用上不會對環境及人體造成負擔,更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,還取得國家發明專利。

張博河說,來到彰濱設廠對產業和他個人而言都是人生最大的轉捩點,「因為有這些很可愛的兄弟,他們是我最大的收穫,也是我這輩子最大的貴人。大家互通觀念、心態,每個人的產業不同可以互相切磋。」

擁明自攻螺絲創上億年產值
靠著研發生產不須先鑽孔就可以自己攻螺紋的「自攻螺絲」起家,擁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埔鹽僅有300坪的廠房,2000年為了擴廠,總經理楊鳴鐘決定進駐彰濱工業區,「我先買了土地,但是看到環境這麼差,本來不敢進駐,因為在外面被檢舉,隔了3年才開始建廠。」談到進駐設廠過程,楊鳴鐘曾經滿是無奈,只是他怎麼也沒想才短短5年公司就快速成長,再擴廠3,500坪。

1980 年創立的擁明工業,有超過 35 年的生產經驗和研發技能,能夠根據圖紙提供定制螺絲和一些特殊緊固件,配合客人需求研發。小小的一顆螺絲,20公分長的一支售價10多元,小支雖只賣幾毛錢,不過,擁明工業製作的螺絲品質好,2003年曾獲得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證書,經常接到好幾千萬支的大訂單。

楊鳴鐘表示,進到工業區後透過產業升級,擁明工業不再只接貿易商訂單,「因為成立兄弟會,9哥(洪錦芳)就鼓勵我尋找自己的客人,這條路我一直不敢走。」楊鳴鐘在兄弟會中排行第12,算是較為保守的創業者,在兄弟們的鼓勵與勸說下他主動參展,從此擁明工業自行接單,更成為台灣領先的緊固件製造商之一,獲得歐洲多項研發專利。

 

世鴻工業把廢熱變黃金
「巨聖是把廢棄雞糞變黃金,我們世鴻就是把廢熱變黃金。」世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灣「鰭管式熱交換器」最大的製造商,自有的熱能及強度設計技術,設計高效設備並運用在廢氣熱回收、發電、製酒等系統,「我們這個行業是國家的基礎行業,沒有這個行業可能會停電、水泥廠沒辦法運作、垃圾焚化也會有問題。」董事長粘炳煌笑說,自家產品在工廠內看不到,包含:熱交換器、散熱管、加熱器、壓力容器、冷卻器、塔槽、儲槽、廢熱鍋爐、壓縮機冷卻器、電加熱器等設備,不過市占率卻高達八成以上,且外銷至東南亞、日本、美國、中國等世界各地。

其實,粘炳煌是鹿港在地人,年輕時北上打拚創世鴻工業,最初在台北市南港區設廠,後因應業務發展遷廠至新北市三重、五股。1998年,再因擴廠需求回到彰濱工業區投資,「因為那時候彰濱土地比較便宜,一坪13,000元,整個建廠投資4、5億。」返鄉投資的粘炳煌加入彰濱廠協會,是第二批加入兄弟會的成員排行第21。

回鄉發展多年,粘炳煌感嘆,工業區人才真的愈來愈難找,這是廠商共同面臨的問題。他指出,早期政府開放兩億以上的重大投資案可引進外勞,不過技術含量高的產業仍必須培養本地人才,建議應從技術型高中開始投入訓練,「譬如說,秀水高工可以增加班,職業技術只有兩班,我工廠要搶,搶不到人,一年才配給5位學生。」粘炳煌希望透過長期培養、產學合作,來解決現有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。

 

鳴達靠精密度優勢站穩市場
在彰濱廠協兄弟會中排行第14的陳鴻麟,1988年在埔鹽成立鳴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,主要生產十字沖模,梅花沖模,米字沖模,四角沖模,六角沖模和牙板…等各類精密沖模。1999年陳鴻麟到彰濱工業區擴廠,「我剛進來的時候,彰濱好像無政府狀態、三不管地帶,都要自立更生。」回想初到彰濱設廠時,光是在戶外搭建鐵皮建築,不到半年全都生鏽,才知道彰濱不只風沙大,俗稱「鹹水煙」的海水鹽霧腐蝕性更強,讓陳鴻麟吃盡苦頭。

如今的彰濱工業區因建蔽率愈來愈高,風沙、鹹水煙的問題逐漸減少。陳鴻麟表示,產業在進駐工業區後多會走向一條龍模式,規模也會變大,鳴達也不例外,佔地7,000坪的廠房,生產線均採自動化管理。在兄弟會互相扶持下,產業不斷地升級成長,讓鳴達精工靠著具有高精度、中路偏差小的優勢,在模具產業界占有一席之地,「你要敢投資,像熱處理爐、鍍鈦爐都很貴,但這些東西都是基礎設備,是決定模具壽命的關鍵。」陳鴻麟分享。鹿港彰濱廠協會走過22個寒暑,回顧彰濱工業區從當初的荒蕪到成為創造千億產值的工業區,是園區內百工百業不畏艱辛在這裡默默深耕,而今結出甜美果實。